非洲猪瘟防控科普知识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4-30 08:58 【字体: 小   中   大

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历史与分布

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随后,在非洲流行,1957年首次传入欧洲,1971年传入美洲,2007年,首次传播至欧亚接壤的格鲁吉亚,随后传入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俄罗斯,并在高加索地区定殖。2012年传入乌克兰,2013年传入白俄罗斯。2014年传入欧盟的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2016年传入摩尔多瓦,2017年传入捷克,罗马尼亚。2018年8月我国辽宁确诊首例疫情。

危害:

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家猪、野猪和软蜱;病死猪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

易感动物 

家猪、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成年非洲疣猪虽可感染,但临床症状不明显。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或软蜱叮咬也可传播。  

临床症状

OIE法典规定的潜伏期为15天。严重病例一般在感染后2~10天死亡。依临床症状程度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无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流产。

亚急性型: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体温波动无规律,常大于40.5℃。呼吸窘迫,湿咳。关节疼痛、肿胀。病程持续数周至数月,有的病例康复或转为慢性病例。

慢性型:呼吸困难,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通常可存活数月,但很难康复。

急性型:局部皮肤变红或变蓝

各种毒力的毒株均可导致流产。胎儿可能全身水肿;可能在胎盘、皮肤、心肌或肝脏有瘀血点

  剖检病变

脾脏:肿大、易碎、暗红色至黑色*

淋巴结,尤其胃、肝、肾各部淋巴结肿大、出血

肺脏表面出血或有瘀血斑

诊断

由于非洲猪瘟与古典猪瘟等疫病症状相似,临床上很难鉴别诊断,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发现免疫过古典猪瘟的猪无症状突然死亡,或出现步态僵直,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等症状,剖检表现脾脏肿大,淋巴结出血,可判定为非洲猪瘟可疑病例,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兽医人员应按照《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要求采集抗凝血、脾脏、扁桃体、肾脏、淋巴结和血清等样品,低温运送至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进行确诊(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红岛镇东大洋岙东南路21号;电话:0532-87839188)。

目前该病无有效疫苗,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严处置极为重要。各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全方位做好防控工作。加强边贸监督管理,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监疫情排查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部门配合、联防联控,有效防范境外疫情传入和扩散。

防控措施

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严禁夹带动物及其制品入境

严禁从有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猪及其产品

对进口猪及其产品的入境运输工具进行严格监督、检查、登记和消毒,防止运输工具机械传播

对国际航班、火车、船舶的废弃物和泔水等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被家猪接触感染

养猪场(户)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严禁使用泔水喂猪

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防止蜱等吸血昆虫的叮咬

加强疫情监测,早期识别感染

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上报

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采取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屯昌县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9022022201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20001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9022022201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20001

琼ICP备05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