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屯昌县“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00811580-7/2023-00037 分 类:卫生、计划生育、妇女儿童 发文机关: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2023年01月17日 文 号:屯府办函〔2023〕7号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7日 时效性: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副科级以上企事业单位:
《屯昌县“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已经十六届县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屯昌县“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
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屯昌县“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构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体系,实现“健康中国”“健康海南”“健康屯昌”规划目标,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贸港总体建设方案》《海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健康海南2030”规划纲要》等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屯昌县“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落实情况
1.基本情况
我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由2016年161家增加到2020年的189家。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编制床位为1079张,实有床位数1598张。
全县卫生人员162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96人,占79.8%;执业(助理)医师551名,注册护士528人,药师(士)73人,技师(士)69人。2020年县编委会核定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编制总量865名,较2019年增加了118名,截止2020年底使用649个。其中,县直属医疗单位事业编制465名,较2019年增加了17名,基层卫生院事业编制400名较2019年增加了101名。
(二)“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卫生资源配置指标完成情况。截止2020年,我县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26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16人、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量3.49人已达到预期目标,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2.07人未达到预期目标。
表1 屯昌县“十三五”卫生资源配置指标 | ||||
指标 | 2020年目标 | 2020年数据 | 完成目标情况 | |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5.00 | 6.26 | 达标 | |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2.00 | 2.16 | 达标 | |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 3.14 | 2.07 | 未达标 | |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2.00 | 3.49 | 达标 |
2.其他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我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主要业务指标主要涉及医疗服务、中医药、妇幼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六个方面23个指标。已完成指标22个,未完成指标(县域内常见病就诊率未达到90%)1个(具体见表2)。
表2 屯昌县“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主要业务指标 | ||||
类别 | 项 目 | 2020年目标 | 2020年数据 | 达标情况 |
医疗服务 | 县域内常见病就诊率(%) | ≥90 | 69.02 | 未完成 |
县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天) | <10 | 6.67 | 完成 | |
中医药 |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比例(%) | ≥70 | 74.80 | 完成 |
妇幼卫生 | 孕产妇死亡率(%) | 20/10万 | 0/10万 | 完成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85 | 90.29 | 完成 | |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 >96 | 99.96 | 完成 | |
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 | >80 | 80.16 | 完成 | |
孕产妇梅毒检测率(%) | >80 | 99.68 | 完成 | |
孕产妇乙肝检测率 (%) | >80 | 99.68 | 完成 | |
感染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 | >90 | 100.00 | 完成 | |
婴儿死亡率(‰) | <10 | 4.54 | 完成 | |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13 | 5.59 | 完成 | |
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80 | 92.49 | 完成 | |
7 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 >80 | 91.89 | 完成 |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 >90 | 99.16 | 完成 | |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 >80 | 98.30 | 完成 | |
疾病预防 控制 | 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 | ≥95 | 95.77 | 完成 |
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 | ≥40 | 79.48 /81.26 | 完成 | |
重性精神病患者有效管理率(%) | ≥95 | 95.08 | 完成 |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85 | 99.64 | 完成 | |
卫生应急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 | 100 | 100.00 | 完成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 | 100 | 100.00 | 完成 | |
卫生监督 | 较大规模集中式供水现场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 | 100 | 100.00 | 完成 |
(三)屯昌县“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健委的支持与指导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海南”战略实施,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为79岁(预评估数),婴儿死亡率4.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9‰,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深入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建设“健康屯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提升。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提高至人均74元,服务项目扩大至31项。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原有12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落实,2019年新划入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1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队伍能力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直报体系日趋完善,网络信息直报率达标。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染病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全县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推进。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县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等指标达到2020年目标要求,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在城乡顺利开展。妇女常见病筛查率稳步上升,进一步优化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三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初步构建,县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救治中心和救治平台基本建立,新生儿疾病、学生眼疾病、神经管畸形和地中海贫血等疾病出生缺陷防控取得成效。老龄化健康管理服务持续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为支撑,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和老年人心理关爱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探索智慧养老。未发生重大职业病事故。618户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全部脱贫,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提高。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28000万元,基层卫生院项目总投资8316万元。建成104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区域全覆盖,村村有卫生室的目标,基本形成“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基层卫生院项目的建设和投入,基本解决了我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建成了由县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此外,县人民医院2016年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2019年重症医学科建成省级重点专科,县中医院2019年针灸推拿科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屯昌协和医院2019年升级为二级医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比例100%。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全县2家二级以上医院成为智慧医院。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屯昌县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合理就医格局。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17年出台了《屯昌县区域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级公立医院、镇卫生院、农场医院整合成县域内医共体,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与省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各基层医疗机构与省皮肤病医院组建医联体。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政策,执行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医保支付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投入、信息化建设等政策措施。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目录配比利用占比不断提高,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不断完善,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指标下降至21.75%。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努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实现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全覆盖,卫生健康监督协管服务全覆盖。搭建我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完成健康档案基础库、电子病历基础库和全员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建设。通过县级平台对接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省、县平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标准化一站式服务。
——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县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镇卫生院,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2.1%的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比例为74.8%(完成70%的目标),比2015年提高约32%。建立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基地,促进县中医院骨伤、脾胃、康复、针灸、推拿等特色中医专科建设。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均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工作,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镇卫生院临床类别医师及乡村医师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力度加强,组织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与跟师学习,稳步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
推进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一期工程的三栋主体楼于2021年底投入使用,病床300张。
——医养结合产业蓄势发展,健康产业发展有序推动。为探索农场医院移交后资源整合发展模式,我县卫生健康委2019年11月出台《屯昌县屯城镇卫生院与屯昌县广青农场医院整合实施方案》,通过医养结合、医联体、发展中医特色、统一绩效考核等方式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广青农场医院职工的收入已达到镇卫生院水平,实现了同工同酬,业务收入从整合的每年20万元,提高到了2020年底的每月20万元,每月有盈余。老龄化健康管理持续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为支撑,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屯昌县域内医养结合机构1家,养老机构5家,其中能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共有5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00%。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和老年心理健康关爱工作,大力探索智慧养老。加大财政投入,推广“医养结合”模式,鼓励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养老护理、中医保健、健康养生、健康旅游、健康保险等医疗健康产业,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产业融合、资源共享的“医养结合”产业体系,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元办医格局基层形成,不断满足居民和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健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特色不断凸显,集聚格局初步形成。我县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契机,不断优化康养环境与设施条件,发展康养旅居产业并开发多种形式的康养旅居产品,推动康养旅游特色健康产业高速发展。
——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人才招聘力度。2017年以来共招聘136人,充实了我县卫生人才队伍。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提升现职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技术。2016年以来定向委培16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8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27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8期共364人次。到2020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有高级职称66人(正高3人),中级职称228人。
持续开展“好院长好医生”、“妇幼双百”、“京医老专家”等人才项目,累计引进“好院长好医生”2人。开展“县属镇用”、“镇属村用”和基层卫生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人才评价制度,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和村医等基层卫生人员专业教育与岗位培养取得较好成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晋升职称定期下基层服务制度。定期选派县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镇卫生院工作年限须满一年的工作制度。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对标国内省内发达地区,我县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相比,仍存在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医防不均衡、医护不协调、临床诊疗总体水平不高,基层服务能力依然较弱,服务效能偏低,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薄弱,医防融合不够紧密,公共卫生体系短板明显、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中医药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四)屯昌县“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我省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全面推进“健康屯昌”建设,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
国家政策导向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卫生事业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15项重大专项行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从个人、家庭、社会、政府等多个层面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发展。“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坚持守正和创新,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深入行政审批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双侧并举,着眼于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解决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
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和高端医疗服务,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并研究支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在自贸港建设的战略定位下,我县可充分利用区位、气候、资源优势,推动健康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健康屯昌”建设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屯昌”建设。应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卫生健康工作,必须适应健康发展趋势的新要求,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出发,积极应对各类挑战,保障人民群众获得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口结构变化、多种健康风险因素共存,人民健康水平提升面临多重压力。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引进人才持续增加,旅游人群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候鸟人群周期性流入,多元化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健康环境、生活方式、多重疾病负担、意外伤害、心理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等健康风险因素共存,给维护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带来一系列挑战。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打造高水平“健康屯昌”。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健康优先。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生活需要和健康问题为导向,坚持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卫生健康事业公益性,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与居民卫生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强化卫生健康领域的政府责任。
——预防为主,医防融合。坚持预防为主,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落实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加强医防融合,强化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多部门的紧密联动与有效协同。
——立足县情,科学发展。扩大供给、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县情的发展方式,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
——公平效率,健康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人群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缩小卫生健康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实现卫生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全面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效率。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作用,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坚持政府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地位,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服务业态等创新,完善创新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引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发展。
——加强整合,提质增效。立足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作密切,加强资源整合、上下联动,坚持中西医并重。持续释放市场活力,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行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十四五”时期将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健康屯昌”和率先构建“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作为卫生健康领域实现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向往的总目标。
——健康绩效持续改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进,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健康屯昌打下坚实的全面健康基础。“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取得积极进展,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人均预期健康寿命同步提升,婴儿死亡率≤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孕产妇死亡率≤10/10万。
——织紧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三级公共卫生应急网络体系构建全面完成,多渠道互联互通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筑牢公共卫生新防线。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基层为重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础上,加大硬件软件建设投入,完善技术、诊疗、药品与人才配置标准,依托县、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的5G医疗网络实现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县级医院急救能力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整体提升。
——大健康管理理念深入民心。健康促进社会网络全面构筑,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程全面推进,人均预期寿命指标实施计划全面实施,康复养老与健康产业全面融合,创建健康管理新环境。
——打造智慧健康宜居县城。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G应用全面覆盖,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国内省内远程会诊系统建立健全,打开医疗健康新局面。
2.主要指标
“十四五”期间,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健康屯昌打下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人均预期寿命达81岁,婴儿死亡率≤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孕产妇死亡率≤10/10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3.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5张,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4人,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1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个。到2025年的主要工作指标详见下表:
表3 屯昌县“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主要指标
领域 | 主要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性质 |
健康 水平
| 人均期望寿命(岁) | 78.5 | 81 | 预期性 |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 0 | ≤10 | 预期性 | |
婴儿死亡率(‰) | 4.54 | ≤3.5 | 预期性 |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5.59 | ≤5.5 | 预期性 | |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 | 13.41 | ≤13 | 预期性 | |
健康 生活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14.10 | >30 | 预期性 |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2.8 | 预期性 | ||
卫生资源 |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6.26 | ≥6.5 | 预期性 |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2.16 | ≥3.1 | 预期性 | |
其中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 | 0.275 | ≥0.4 | 预期性 | |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 2.07 | ≥3.6 | 预期性 | |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人) | 3.49 | ≥4 | 约束性 | |
每万常住人口公共卫生医师数(人) | 0.90 | ≥1 | 预期性 | |
治理 效能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 21.75 | 20.38 | 约束性 |
县域内住院率(%) | 69.02 | ≥85 | 预期性 |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100/人天%) | 42.00 | <40 | 预期性 | |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 99.16 | >99 | 预期性 | |
产前筛查率(%) | 43.78 | 75 | 预期性 | |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 | 22.80 | 44.5 | 预期性 | |
0-6岁儿童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 | 90.00 | ≥92 | 约束性 | |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92.49 | ≥90 | 预期性 |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90.29 | ≥90 | 预期性 | |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比例(%) | 74.80 | ≥85 | 预期性 |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每千人口托位数(个) | 0.82 | 3 | 预期性 |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 | 93.00 | 95 | 预期性 | |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5.77 | >98 | 约束性 | |
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 | 79.48 | ≥75 | 预期性 | |
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 | 81.26 | ≥75 | 预期性 | |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 70.10 | 70 | 预期性 |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 | 89.34 | ≥90 | 约束性 | |
健康 产业 | 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县统计局无法数据 | 10 | 预期性 |
三、“十四五”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推进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
——推进屯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快推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异地新建项目建设,按照二级甲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能力建设,2023年前完成易地搬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建立生物安全防护二级(P2)实验室,具备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条件,加强质量控制,不断提升检测能力。支持疾病控制中心与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开展相关检验检测工作,实现检验检测资源优化配置。
——创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疾控中心人事管理、编制配置、财力保障等投入力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人兼任同级卫生健康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探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运行模式改革,参照“两个允许”开展薪酬制度改革。优化完善公共卫生机构职能设置,设立皮肤性病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以及健康教育机构,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完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网底”。每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公共卫生科,每个村(居)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落实健康副校(园)长制度,按标准设置医务室或保健室,配备专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
——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培训体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按不低于我县常住人口万分之 1.75 的比例核定配备,并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得低于总编制的 85%,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的标准配齐配足工作人员。公立医院按照工作需要适当核定公共卫生人员编制。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与晋级晋升、岗位聘用等制度相衔接。到2025年,我县每万常住人口至少配备4名以上的全科医师和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2.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救治体系
——坚持平战结合、医防融合原则,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网络。健全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协作机制,搭建科研协作、业务培训、病原生物检验、信息互通共享的业务支撑平台。建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县医院之间领导的“交叉聘任”制度。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和评价机制,将医疗卫生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中。打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更为紧密有效的疾病防治结合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不断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加大县医院、县中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和负压病房配置,设置一定规模的传染性疾病病区,具备收治普通传染病人和烈性传染病疑似病人的能力,并设立符合要求的发热(肠道)门诊和感染性疾病门诊。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加强屯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2023年前完成易地搬迁。推进屯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6415㎡(约24.62亩),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500㎡,新建一栋4层实验楼、一栋5层综合业务楼以及一栋1层应急消毒用房总建筑面积为8986.91㎡(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240.87㎡)及基础配套设施。拟投入6058万人民币,2021-2022为建设期。(“十四五”期间屯昌县重大医疗机构建设项目)
借鉴方舱医院和人防工程经验,提高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在场地设置、通风系统、传染病分区等方面预留接口、空间和设施,形成快速转化为救治和隔离场所的条件。
——加强重大疫情防治重点专科建设。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加强重症、急诊、呼吸、麻醉、感染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坚持中西医结合,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水平。
3.加快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建设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坚持党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工作的领导和政府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工作的统一指挥调度。平时,县级党委的工作部门和政府工作部门建立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沟通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战时,一旦出现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委成立应对领导小组,县政府成立指挥部,及时启动应急防控工作机制,形成“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
——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体系建设。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能力。定期召开重大疫情应对急救培训和演练,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水平。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队伍建设,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职责任务分工,优化资源配置,筹建符合国家标准的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队伍,确保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防控队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
——加强急救网络建设,构建智慧便民急救体系。加强院前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信息建设,打造依托 5G技术的全县统一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平台,把我县辖区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纳入该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在平台内建立 120-110-119 信息共享机制。健全紧急救援网络体系,加强屯昌县人民医院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完善业务用房建设、标准救护转运车和配备专职人员等相关配置,构建以县人民医院120紧急救援中心为龙头,以镇卫生院为急救协助站的急救网络,组建覆盖全县城乡、功能完善、救援快捷、指挥统一的医疗急救网络体系。提升急救硬件装备水平,每3万常住人口配置一辆救护车,且负压救护车数量不低于 40%。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转运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根据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要求,科学确定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品类、规模、结构,优先保障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生活必须等一线应急物资需求,切实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采用自储、委托储备、协议储备和社会租赁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储备。建立应急采购制度,优化审批和采购程序。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提前签约具备条件的宾馆、饭店,隔离场所按不少于100个房间准备。
4.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加强医防融合,创新公共卫生服务的协同、供给和管理机制。建立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的整体融合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在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中的策划、引领、协同、反馈的职能。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创新公共卫生绩效管理机制,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建立基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服务质量、人群健康结果、满意度和管理规范的以服务结果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以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导向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政策。
——以常见慢性病防控为重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职能,建立健全主要常见慢性病及其相关因素监测网络,针对屯昌县域内居民的常见多发病种建立疾病谱,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当地发病率排前十的疾病,并大力提升本区域应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技术水平,将医保资金更多留在本区域内。健全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的慢性病防控机制。深化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重点慢性病干预计划,强化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和有效控制。探索建立卫生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和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制度,推动预防、治疗、康复、管理整体融合发展。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和高危人群测血糖工作。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到2025年,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75%以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到13%以下。继续加强慢性病死因监测报告工作、水碘监测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及公共场所监测等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实现区域疫苗全流程电子可追溯,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镇为单位达到98%以上。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妇女“两癌”筛查等服务项目,产前筛查率和“两癌”筛查率分别达到75%和95%以上,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病症得到有效控制。推进精神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开展精神病患者随访管理、服药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提升精神卫生管理水平,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力求达到90%以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为重点,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加强职业健康工作,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全力推进尘肺病专项攻坚行动。加强地方病、青少年近视防控。持续开展各类健康环境监测。全面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开展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膳食消费、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虫媒监测等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加强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测。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儿童健康管理及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监测、严重精神障碍进行分类干预的在线管理,及时推送疫苗接种预约提醒、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流程、健康教育等便民信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向公众推送传染病流行预警、传染病防控知识和营养健康等信息。推行“互联网+”传染病全流程管理模式。
(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协同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区域卫生健康布局。按照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新要求,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等因素,以提供优质、连续、便捷等医疗卫生服务,利于形成网络化的疾病联防联控机制为目标,将区域内基层卫生资源进行重新布局和整合撤并,形成以屯昌县城为中心的基层卫生中心,建立整合、共享、联动的卫生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和资源优势。
——推动农垦医疗机构和地方卫生院整合发展。根据国家和我省精神卫生发展和农场医院改革规划的要求,在海南省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新形势下,拟建“屯昌县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暨屯昌县精神卫生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加强农场医院精神科转型发展,将基础条件较好的建设升级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较好地为我县,乃至周边市县居民提供多层次的疾病预防、诊疗、保健等医疗服务,加快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整合5家农场医院(中建农场医院、南吕农场医院、黄岭农场医院、中坤农场医院和黄岭农场医院)精神科资源,建设屯昌县精神卫生中心。结合我县实际,以“一中心(专科医院)一分区”的总体思路,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的标准整合中建农场医院建设升级为屯昌县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暨屯昌县精神卫生中心,其中中建农场医院设为治疗区,设床位300张。行政与业务归属屯昌县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统一管理。经过整合升级后,可以盘活现有5家农场医院精神科医疗资源,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农垦移交医护人员待遇。
根据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精神科医师专项激励机制,加大对现有精神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从机制体制上解决精神科医生和护理人员队伍面临的保障问题,全面提升基层精神科医疗水平。在中建农场专科医院建成后,可视情况将其建成我县西南部地区治疗分院,和中建农场精神专科医院、南吕农场医院康复区形成屯昌三角环形的精神卫生服务辐射。
——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布局。按照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连续性健康服务的要求,对整合后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社区护理、康复、精神卫生、养生保健等紧缺专业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可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以养老康复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高水平医疗机构,举办康复、老年长期护理、康养等紧缺的专科医疗机构,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
2.推进医防融合一体化服务模式,探索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建设医共体的同时,统筹考虑将公共卫生服务融入医共同建设之中,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置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或专病医防中心,建设传染性疾病的防疫病房,承担县域内的应急救治防疫工作。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重点加强基层传染病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病诊疗能力。医联体内设置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纵向协调管理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疾控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专员、专职团队形式派驻到医共体中,发挥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考核检查等作用,指导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医联体内设置健康管理中心,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推进医共体公共卫生和医疗队伍、资源、服务、信息融合,切实落实疾病三级预防和接续性健康管理,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医、防、康、养、护、健、管为一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3.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级。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扩建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落实镇卫生院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政策,内部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推进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县属镇用”“镇属村用”,优先保证全科医生配备。县医院加快创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深化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改革,建立镇卫生院直接对村卫生室的管辖机制,村卫生室将法人代表改为镇卫生院,由镇卫生院设立乡村医生准入、考核、退出机制。
——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鼓励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残疾人照护、老年人日间照护、康复保健等服务。
——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推动“预约就诊-定向分诊-诊前健康管理服务-诊间就医取药-诊后付费-复诊预约”的家庭医生标准化服务流程。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办法,从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居民满意度等不同维度,建立以服务供给为导向的核心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合理提高收入水平,提升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4.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以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融预防、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尽快完成中医院的标准化建设,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加强中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科建设,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加强县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按照标准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提升中西医结合能力。加强镇卫生院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9家卫生院国医馆服务功能,继续落实村卫生室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完成县中医院搬迁工作,争取在2025年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打造针灸理疗、养生保健、特色中药、康养体检等重点科室,创建海南省康养中转区,发挥县中医医院的龙头作用,完成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加快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以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特色中医药服务为核心,发展医养结合,带动地方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出台优惠政策,加快中医药技术人员招聘工作,以镇卫生院中医馆(堂)为平台,发掘和整理农村有一技之长的传统中医药人才,以聘请或其它方式到卫生院中医馆(堂)坐诊,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医疗服务功能,继续实施基层中医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屯昌县现有的中医药特色,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5年,30%的中医馆建成示范中医馆,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10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75%。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积极扶持中医药发展。利用屯昌的优质资源,挖掘南药药物作用,推进中医药保健产品的研发和利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支持中医名院、名家、名店建设精品中医馆。宣传发动民间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参加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鼓励取得中医确有专长证书人员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民间祖传中草药和黎医、苗药举办药浴、保健按摩等传统养生保健服务项目。突出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将中医药、现代康复技术和本地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融合起来,打造屯昌中医药特色康复品牌。到“十四五”末,建设成一批中医养生基地,促进中医在医疗、保健、产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1.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全部实施编制备案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新建公立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进一步建立健全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公立医院人员积极性。
——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以事定岗和按岗聘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落实医院人事管理自主权。继续推进县人民医院薪酬制度及院长年薪制度改革,逐步在其他县属医院铺开。强化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和公益运行导向,建立医生合理工作量控制机制,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收入挂钩。改革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管理制度,推进医院管理团队职业化建设,建立健全院长薪酬制度。深化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相容、灵活高效、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力争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45%左右。统筹盘活用好医疗卫生编制资源,重点用于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公共卫生编制配备。
——强化公立医院运营监管。制定出台公立医院运行监测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公立医院资产和财务运行的管理,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制度建设工作。利用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围绕人力、财务、物资等三大领域,医疗、医保、药品、教学、科研、预防等六大事项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动态监测公立医院的支出结构,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支出,降低行政管理等运营成本,提高医务人员劳务支出比例。
2.建立紧密型区域医共体
——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县镇医疗卫生资源。根据我县现有医疗资源数量、质量、布局、服务人口等因素,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各卫生院、农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组成县人民医院医疗卫生共同体。把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纳入为参与单位,县中医医院通过专科联盟形式发挥中医药作用,大力发展中医特色技术;县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县妇女、儿童医疗保健工作。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自选加入医共体。紧密型医共体将管辖的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农场医院、村卫生室整合,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六统一”管理。
——建立药械供应保障新机制。建立完善药械供应保障新机制。建立以医共体为单位,设立唯一采购账户,统一目录,统一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改革医保付费模式。开展总额预算管理基础上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等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确保县域医共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引导医共体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同时,对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实行按人头支付,用好城乡医保门诊限额报销政策。
3.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建立县级药品使用监测网络,实现药品使用信息采集、统计分析、信息共享等功能,组织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准确报告药品使用信息。科学运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结果,加强与医保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沟通共享,促进完善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药物政策。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促进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占比逐步实现分别不低于 90%、80%。
(四)深入推进“健康屯昌行动”
1.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城区”和“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病媒生物防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评审。创建健康村镇,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创建健康学校,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中。创建健康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劳动者健康检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职业病源头处理。创建健康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国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绩效考核流程。创建健康环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工作,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加快我县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县级健康宣传教育机构,全面普及宣传健康科学知识,借助媒体开办健康科普节目,借助“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多类健康生活主题日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并完善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健康传播平台健康资料库和居民健康素养数据库。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
——积极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要带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宣传公筷公勺等文明餐桌知识,其食堂应带头使用“公筷公勺”,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鼓励用餐者自带餐具,错峰就餐。鼓励各类餐饮服务场所在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墙贴、设置“公筷公勺”提示卡等,主动为客人提供公筷公勺,做好公筷公勺等餐具消毒,确保用餐安全卫生。
——倡导合理膳食行动。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到2025年,超重、肥胖人群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普及行动。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在公园、绿地、广场及社区空地广泛设置体育健身设施,投入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和健康步道,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到2025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低于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分别不低于41%,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2平方米。
——实施控烟行动。开展“无烟健康生活”促进活动,创建无烟城市。借助媒体加强吸烟危害宣传,全面禁止烟草广告,降低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2.做好重点人群服务保障,维护和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健康妇幼和婴幼儿行动计划。补齐妇幼保健体系短板,加强妇幼保健院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加快妇产科、儿科建设,实现保健和临床紧密结合。加大基层产科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对孕产妇高危因素的识别能力和产科急救技术能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管力度,确保基本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到位。提升优生优育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婚前孕前优生优育保健宣传教育,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等综合等防控措施,确保出生缺陷率逐步下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提高0-6岁、0-3岁儿童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率,提高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率和新生儿先天遗传代谢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率。做好高龄孕产妇、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的服务管理。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加强高危儿管理与早期干预,做好儿童康复。2025年前完成二级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到2025年,每千名儿童拥有执业(助理)儿科医师数0.8人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
——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成立县级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示范性托育机构和社区照护服务设施,推进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建设福利性托育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体系。推进3岁以下托幼机构建设。通过政府出资在2025年前新建1家公立托幼机构,通过给予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开设托幼机构,在2025年前实现每千人常住人口3个托位数。到2025年,全县公立型和普惠性婴幼儿在托覆盖率不低于30%,其中公立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在托婴幼儿占比不低于10%,累计新增普惠性婴幼儿托位240个以上。加强托育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和行业监管。完善科学育儿公共指导服务制度,通过入户指导、家长培训、亲子活动等方式全面改进家长和带养人员的育儿理念、知识和技能,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探索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分析,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好奖励扶助和社会制约等政策的衔接,加强出生人口监测,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加强部门和区域协作,适度合理增加城乡妇幼保健、婴幼儿照护和教育等资源,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母婴服务设施建设,满足新增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县卫生健康事务中心增设托育服务管理职能,承担全县托育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女孩家庭扶助保障政策体系,解决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养老保障、女孩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女孩及女孩家庭发展能力。组织开展“新家庭计划”和“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试点,继续完善以增强养老保障功能、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抵御突发风险为核心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传递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理念。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做好近视、肥胖、沙眼、龋齿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室建设,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心理健康专业机构等共建心理教育外援团。深入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健康检测评价制度,健全学生健康档案与个人基本信息的建设、管理与利用。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做好儿童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落实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健康教育师资。开展健康学校建设。着力推进“医教结合”,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加强学生健康档案的建设、管理与利用。立足家校协同,提升学生健康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加强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及干预:减少交通伤害、溺水等引起的伤亡。到2025年,全县青少年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达到50%以上。
——维护职业人群健康。强化职业健康服务能力。以职业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指导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和规范工作,做好职业病防治。积极完善职业病监测(检测)评估和诊断救治技术支撑网络,提高职业健康信息化水平。持续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执法,健全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落实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建立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确保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到2025年,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不低于90%,并持续保持。整合屯昌县级疾控中心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强化专业人才保障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大力提升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和服务质量。
——实施人才健康服务行动计划。面向南海系列人才,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便捷性和满意度,增强屯昌吸引高端人才的竞争力。屯昌县医院开设涉外医疗门诊和国际医疗部,探索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涉外医疗照护需求。完善流动人口卫生健康服务机制,促进健康人力资本存量提升。
——大力开展健康机关和健康企业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健康机关和健康企业示范点,示范带动全县健康单位建设。围绕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加强企业医务室、心理咨询室等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员工身心健康。推动教育与健康融合发展,强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优化残疾人健康服务。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托养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无障碍设施建设。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提供,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到2025年,精神残疾人常规免费服药和贫困重性精神残疾人住院治疗救助补贴实现全覆盖。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康复医学、老年护理等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科室设置,着力增强老年健康服务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突出做好“失独老人”群体的养老服务和“候鸟老人”的医疗保健服务。推进老年医疗中心建设,鼓励医院发展老年医学专科,有条件的医院和卫生院要开设老年病专科。推广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和安宁疗护服务,推动安宁疗护进社区进家庭。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院)、门诊部等,向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民家庭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力争实现区域内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产品并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康复医学、老年护理等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科室设置,着力增强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按照“卫生健康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的方式,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申报医养结合型老年病医院,为老年人提供疾病诊疗、健康管理、保健咨询、日间照护等服务。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设立老年病科、老年门诊,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康复护理床位占比,根据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机制,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融合的新模式。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或设立日间照护中心,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开展结合“互联网+智慧管理”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可通过与社区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协议,组建家庭医疗保健服务团队或确定责任医生,定期提供上门诊视、健康体检、保健咨询等服务。提升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新建或改扩建一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医疗资源稀缺领域和特需医疗服务领域,鼓励重点开设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积极打造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县,培育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和示范机构或基地,至少建设1个医养结合试点、1个医养结合进社区试点。到2025年,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五)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智慧化建设
1.夯实智慧健康基础设施
——强化智慧健康网络体系建设。利用 5G 建立完善的卫生健康专网运行保障工作机制。建设以大数据中心、信创应用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基建”,整合现有县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联通上下级信息平台和各业务子平台,进一步深化全县集中、区域共享、分级应用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体系建设。落实国家相关标准,全面提升医院的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能力,投资2000万元力争到2022年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分级评价4级水平以上,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3级以上。以常见慢性病防控为重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推进区域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建设。统一全县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医保目录、疾病诊断代码、药品编码、高值耗材编码等基础目录。建立标准制定、发布、更新和落地应用机制,逐步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所使用的相关术语代码和字典与全省统一,加强疾病诊断编码,临床医学术语、检查检验规范、药品应用编码等标准使用,健全完善信息数据接口、数据共享交换等相关标准。到2025年,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达到五级标准。依托海南省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推进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电子健康卡改造工程。
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技术,打造集网络医院、移动医疗、医学影像远程诊断、远程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县人民医院100%实现电子病历分级评价5级及以上水平和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4甲及以上水平,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二级综合医疗机构100%实现电子病历分级评价4级及以上水平和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3甲及以上水平。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上联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原海南省人民医院)等三级综合医院,下联屯昌县11家镇卫生院,104家乡村卫生室及诊所,建设分级诊疗信息平台数据中心以及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平台,实现全县各医疗机构卫生数据的采集、交换、存储和共享。
2.提高智慧医疗机构水平
——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工作。推进县二级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整改提升项目、医院网络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构建以患者为中心、以中西医电子病历应用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提升医院数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到2025年,二级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5级,实现全县医院医疗、护理、医技、医辅人人标准化数字工作站全覆盖。推进并深化以紧密型区域医共体为中心的分级诊疗、远程医疗、远程超声、区域病理、区域检验等区域医疗协同建设。
——加强基层卫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基于 5G 物联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依托“5G+人工智能”推进远程诊断、远程监护能力下沉和基层指挥医疗能力提升。完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推进基层医疗业务一体化。建设基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基本医疗资源监管与服务、医疗质量管理、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政策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等业务服务。融合智能语音和健康画像技术,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和移动家庭医生应用建设。
3.建立智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建立智慧化突发公卫防控平台。实现与国家传染病系统的对接,接收国家传染病系统数据的实时推送,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包括腹泻症候群、呼吸道症候群、发热症候群在内的症候群监测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入口,支持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格式上传。按照属地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思路,打造信息共享、相互推送、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重大疫情指挥中心。搭建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信息平台,针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功能。加强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及信息发布,对于突发舆情自动发出预警信号,综合展示舆情详细信息、舆情走势、载体覆盖情况等内容。
——促进疾病医防融合数字化体系建设。以大数据中心为基础,建立县-镇两级高血压和糖尿病、肿瘤等主要慢性病健康管理平台,开展慢性病综合危险因素精准化采集和监测,提供疾病筛查、慢性病风险评估、监测随访、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服务。建立青少年专项视觉健康服务平台,在学校、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信息与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合,试点建立健康小屋,提供健康自助检测、健康自我评估与健康指导干预,通过健康监测与教育,筛查慢性病人群,提供就医指导、就医预约。
(六)大力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卫生健康人才招聘和引进力度。
以新形势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需要为导向,积极开展“好院长、好医生”、“侯鸟人才”、“海南自由贸易港招才引智活动”等各项人才引进项目,通过订单培养、借力候鸟人才等途径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人才招聘方式方法,重点引进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急救、全科、儿科、检验等紧缺人才,并实时动态招聘其他紧缺人才。实施人才下沉项目,推进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县属镇用”、“镇属村用”,优先保证全科医生配备。在编制允许范围内有计划招聘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力争到2025年,实现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3.1人,注册护士3.6人,引进3-5名医疗卫生专业博士、硕士,形成有梯队、有活力的医学人才体系。
2.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提升计划。
实施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大力培训全科、卫生应急、精神卫生、公共卫生、中医、重症医学、康复医学、呼吸科、儿科医生等紧缺专门人才,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培养项目。
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全科医师制度,扎实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我县“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为3.14人,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为2.07人,差距较大,需加大招聘、培养力度。要推进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二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按标准配齐医护人员;推进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按标准配足精神科护士;推进县城区域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设置,增加医护人员;允许各级公立医院自聘护士;加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设,可为村卫生室配置护士,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工作。
探索使用“镇属村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代替老弱乡村医生,提高乡村医生执业资质;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每年组织乡村医生到县级医院进行医师资格考试集中培训,提高通过率,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到2025年,实现至少60%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质,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患有常见病的就医需求。
强化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转岗培训和能力培训。设立转岗短缺科室医务人员奖励政策,鼓励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转岗为精神科、儿科等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加强护士继续教育、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以及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等,注重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注重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培训,强化青年技术骨干的进修学习,提高卫生健康人员素质。鼓励管理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举办院长研修班等,提高卫生管理的整体水平。
3.改革创新人才队伍管理机制。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改革人事编制管理,实行“编制周转池”和备案制管理。
深化医务人员“县属镇用”“镇属村用”的工作机制,对农场医院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力解决基层和偏远地区医技人员紧缺和业务水平偏低问题。合理利用分流机构整合后的技术人员,引导从事公共卫生服务,选优建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强化人才队伍管理。强化领导干部管理,落实屯昌医疗机构领导班子配备工作制度。加强医疗机构领导班子监督管理,落实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加强基层医技队伍建设,实行基层卫生院自聘人员竞争上岗方案,择优录用有资质的基层卫生院自聘医技人员。加强村医队伍人才培养。加强现有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对新进村医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全面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到2025年,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初步建立一支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村医队伍。
(七)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1.突出健康旅游发展。
凝练健康产业方向。充分发挥屯昌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交通便利等优势,以“健康”为导向,“康养”为核心,“旅游”为载体,“文化”为旋律,大力发展“健康+”新业态、新模式,把健康旅游作为最有增长潜力的健康产业,力争到2025年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提升投资软环境。要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障碍,为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要建立全局规划和中长期的规划,精准定位,加强横向互动,上下联动的模式,要不断鼓励推广本土化平台产品,要不断拓宽研究渠道,确保政策宣传畅通等,要精准帮扶,招引培训两手抓,推动健康产业网络化、数字化。
不断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和宣传效应渠道,特别是要打造一个屯昌县特色的健康产业文化,充分利用屯昌县的绿色大资源和青奥小温泉为抓手,达到健康产业界的“小球带动大球”的效果,把全县的健康旅游产业的金招牌打出去,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促进屯昌县健康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以加乐潭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园项目为重点,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优惠政策颁布落实,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统筹规划,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一体进行打造。
做好重点项目抓手。高位推进加乐潭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打破健康产业业态发展“小而散”的局面,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加大健康疗养、运动健身、南药保健等优质资源的宣传力度,积极前往京津冀、长三江、珠三角、西南等地区的医疗健康有关企业、机构开展点对点招商活动、加快储备健康产业重点项目。
2.提升健康旅游品质。
改造升级健康旅游设施。规划布局。引智引才,着力打造医学急救、心脑血管、老年病科、康复疗养等特色专科。建设保健、理疗、康复、休闲等体系完善、内涵丰富的康养中心。引导健康旅游房地产小区升级,引导房地产企业改善已建小区环境,完善医疗、健身等设施,打造宜居、宜养小区。
打造运动健康旅游特色。打造屯昌康体运动养生产业链。
3.促进医疗康养融合发展。
建立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康复-家庭康复一体化的分工合作和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县康复专科医院建设,根据我县康复医学的发展需求和康复医学综合能力、发展水平,有条件选择在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中增挂康复医院牌子或转型为康复医院。养老机构可纳入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立绿色就诊通道,方便老年人就医。结合我县丰富多样的资源优势,聚焦运动康复、运动疗养、康复疗养、健康管理等特色领域,重点建设国家健康运动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特色康养机构。开放屯昌康养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老年护理院、中医疗养院等“专、精、优”照护机构。以“医疗”为主体、“康养”为特色,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在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康复机构,开展医疗、康复、长期护理、医学人文临终关怀等服务。床位数不足100张的养老机构,可按相关规定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开展医疗保健和巡诊等健康服务。
加强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促进屯昌县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注重社区医疗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健康产业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健康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协调合作力度、环绕健康的主题来进行创新,以及相关产业产品的研发进行良性循环路线进行打造,使屯昌县健康产业的发展从点状、散状向聚集的面状进行整合,达到经济的集聚规模效应,能更好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和正向经济溢出。形成一条以屯昌县为核心地带,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的大健康产业城。
坚持老年人群健康产业与大数据共融。要坚持需求供给两手抓,以需求为导向的同时要对供给方的质量进行监管;未来老年人口占比将逐年增高,政府要制定中长期的相应老年人的医疗、医保、医药养老等配套措施,以老年人的个人需求为导向,建立个性化的动态健康档案,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健康产业要与互联网相结合,建立健康产业数字化,进行以人为单位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数字化健康管理;要打造一条医疗、康养、管理、旅游、全产业的综合体系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
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产业。老年人口占比趋势日渐严峻,医养结合势在必行,发展屯昌县医养结合主要是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养老机构为主,第二种是以医疗机构为主,第三种是在社区层面,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服务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屯昌县医养结合产业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产业,主要包括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和健身娱乐休闲产业。在医疗服务产业方面,屯昌县要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同时,通过建设“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展线上诊断咨询、预约挂号等,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就医服务。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医院承担保障任务,社会组织参与支持,农村贫困户积极配合,农民共享收益,多种资源实现共赢。
4.加强健康产业规范监管。
海南屯昌县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吸引国内外候鸟度假胜地和居家养老的宝地,但是地方区域监管力度,特别是海南屯昌县的健康旅游行业,要成为产业的金招牌,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监管制度。政府要从审批式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从直接干预向间接引导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执法检查。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维护群众利益落到实处。
四、重点项目
卫生健康“十四五”重大项目安排的基本考虑是,“十四五”前半期注重打基础,侧重改善由政府主导投入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兼顾社会资本项目的谋划和对接;“十四五”后半期注重提品质,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的基础上,侧重康养和健康旅游服务,面向健康产业园,推进若干社会资本重大项目落地运行。
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专科医院建设,推进屯昌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县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县妇幼保健院项目、县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项目、屯昌县屯城镇卫生院广青医养中心项目、公立婴幼儿照护机构等6个重大医疗机构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173760万元。屯昌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参照三级医院标准进行建设,建成后是海南中部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床位规模为500张,并配备传染病区病床90张,合计床位数为590张,服务全县人口。屯昌县妇幼保健院项目建成后,按二级医院标准进行计算,医院最多可增加服务人口为50121人。中建农场医院改造后,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每床位业务使用面积不少于40m2,服务全县人口。
表4 “十四五”期间屯昌县重大医疗机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估算总投资(万元) | 计划建设年限 | 资金来源 |
1 | 屯昌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 | 医院规划用地 97770.50㎡,约为147亩,本项目用地75391.44㎡,其余22379.06㎡作为预留用地供医院远期发展使用。建成后的屯昌县人民医院是海南中部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拟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拟建总建筑面积68000㎡,拟建一栋门诊综合楼;一栋急诊综合楼;一栋住院楼;一栋行政、科研综合楼裙楼;一栋氧气站;一座垃圾站;连廊、室外工程、电梯、发电机组、变压器等设备购置等。二期拟建总建筑面积 36200 ㎡,拟建一栋行政、科研综合楼主楼;一栋发热门诊;一栋感染楼;院区内道路、停车场、绿化、道路、高低压配电、室外消防、给排水工程;电梯以及相关医疗设备等设备购置等。 | 126002 | 2023-2025 | 政府资金 |
2 | 屯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 | 新建一栋4层实验楼、一栋5层综合业务楼以及一栋1层应急消毒用房总建筑面积为8986.91㎡(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240.87㎡)及基础配套设施。 | 6058 | 2021-2023 | 政府资金 |
3 | 屯昌县妇幼保健院项目 | 建筑面积12400㎡,投资10000万元,诊疗设备购置5000万元,总投资1.50亿元。 | 15000 | 2024-2025 | 政府资金 |
4 | 屯昌县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项目 | 用地面积33672.67 平方米(约合 50.51 亩),总建筑面积 2948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 23452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 6034 平方米)。主要包括门(急)诊综合楼、医技综合楼、住院楼、行政综合楼等及配套设施。 | 18000 | 2022-2023 | 政府资金 |
5 | 屯昌县屯城镇卫生院广青医养中心项目 | 拟在屯城镇卫生院广青门诊部基础上新建医养中心项目,建筑面积3000㎡。 | 2700 | 2023-2024 | 政府资金 |
6 | 公立婴幼儿照护机构 | 建成1所公立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机构。 | 6000 | 2022-2023 | 政府资金 |
合计 | 173760 |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十四五”期间,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县城区域每个社区设置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满足居民的多元化就医需求,为做好分级诊疗打好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等项目3项,总投资4300万元。屯城镇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后,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每床建筑面积≥30m2),社区服务中心最多可设置102张床位(一般不超过50张床位),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基层卫生机构1.0-1.5张/千人口的标准配置床位(海南2021年0.41张/人),该社区服务中心可服务人口最多为102000人;屯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后,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该社区服务中心最多可设置73张床位(一般不超过50张床位),可服务人口最多为73000人;屯昌县城5个居委会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每站可服务人口约为2454人(全县人口/行政村数),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服务人口总数为12274人。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估算总投资(万元) | 计划建设年限 | 资金来源 |
1 | 屯城镇城北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 | 县中医院现址搬迁后,改建为城北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改造面积3083㎡。 | 600 | 2022-2023 | 政府资金 |
2 | 屯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 | 整体搬迁屯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屯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业务用房建筑面积40000㎡;原址设城南社区卫生服务站。 | 2800 | 2024-2025 | 政府资金 |
3 | 屯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 | 县城5个居委会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建筑面积200㎡,总建筑面积1000㎡。 | 900 | 2023-2025 | 政府资金 |
合计 | 4300 |
表5 “十四五”期间屯昌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向。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将卫生健康工作融入各级、各部门工作中,将卫生健康核心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加强健康屯昌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党政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大健康格局。视情况在基层治理组织中增设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或岗位。逐步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开展系统评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及公共政策实施对健康的影响,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强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增强政策执行能力,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设立卫生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推进健康决策的咨询制度,为健康屯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二)完善投入机制
针对屯昌县卫生健康发展的资源短板,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健康筹资机制,引入增量、激活存量,以体系结构为主线,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强化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责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各级政府要落实好各项卫生健康投入政策,建立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匹配屯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投入机制,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基层卫生项目,制定好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落实好建设资金。加大对卫生健康发展资源短板投入,着重向体系建设、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倾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激励机制,针对卫生院工作人员提高薪资待遇,优先给予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编制。
(三)强化规划落实
要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稳定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谋划开展好本职工作,加强组织保障与统筹协调,明确责任,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落实方案,切实落实好约束性指标、积极落实各项预期性指标。在重点项目建设上,着力解决好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支持,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意识,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打通从项目接洽、审核批准、开工建设到运营管理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链。
(四)重视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政策解读和信息宣传,营造卫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多样化的媒体传播手段,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提高群众对改革的知晓率、支持度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屯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完善监督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任务导向,建立完善投入、激励与监督考核机制。围绕规划核心目标与重点任务,建立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督查评估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和激励问责。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中期和终期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逐年评估,评估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评估,增加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屯昌县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版权所有©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9022022201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20001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9022022201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