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  ->  政协提案

对政协屯昌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26 10:00 【字体: 小   中   大


对政协屯昌县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030号提案的答复(复文分类:B


郑公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我县医疗健康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抢抓战略机遇,将医疗健康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培育

我们完全赞同您对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战略意义的深刻阐述。当前,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实施,海南自贸港建设赋予医疗健康产业前所未有的开放政策红利,省级层面将其列为“十四五”重点产业强力推进。屯昌县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超70%,2023年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南药资源丰富,有沉香、益智、槟榔等野生南药590多种,享有“南药之乡”“海南药库”美誉。屯昌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丰富的南药资源以及毗邻海口和乐城的区位潜力,发展以康养、南药、康复为特色的医疗健康产业,契合大势、正当其时。县委、县政府已将其确立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民生福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全力加以培育。

     二、积极采纳,系统谋划部署,推动建议转化为发展实效

(一)关于制定科学产业发展规划

1.强化规划引领,明确发展路径。发《屯昌南药健康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1+2+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强核、赋智、融合”,加快实现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区域发展开放联动,推进质量、能量、体量“三量提升”,培育南药大健康领军企业和亿元级产业集群。其中“1+2+N”中就明确到推动南药产业从种植端到加工端,再到养生保健、文化休闲等多领域文化发展等各个领域,同时谋划南药健康产品产业化基地等南药大健康产业储备项目12个,明确了我县南药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具体举措;另外还出台《屯昌县推进南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屯昌县沉香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沉香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相关文件,并成立了屯昌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工作专班和屯昌县沉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我县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2.聚焦我县特色,错位融合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总体要求以及中国共产党屯昌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明确“一园三区两中心”产业布局,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围绕“五区一带”旅游空间布局,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印发《屯昌县推动海南屯昌大同产业园(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屯昌县中医养生和旅游康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规划产业发展路径,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开放合作,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努力把屯昌建设成“宜居、宜游、宜医、宜养、宜商”的中医养生和旅游康养胜地。

(二)关于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1.构建“培养链”,搭建人才成长“大舞台”。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县积极与省内外院校沟通对接,已与海南医科大学达成合作意向,计划联合开设医疗健康相关专业课程,目前有7个定向培养中医学专业人才在校就读。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的方式,有层次有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上挂下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人到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修,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派驻134人下基层卫生院,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发挥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作用,2018年以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67,安排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99人次,利用“师带徒”形式,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培养医疗骨干37;派出16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海南省西学中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开展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18年以来共开展18期培训422人次;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康复技术人才培训培养,培训卫生机构康复技术人才6名。

2.优化“引才链”,提升人才竞争“软实力”。在人才引进上,已出台相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优秀医护人才给予落户、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便利等政策支持。2018年以来,开展事业单位招聘15次招录事业编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06人(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自主招聘4次招录87人)、通过5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到岗就业聘用37名医学生到我县基层公立医院。此外,通过人才引进、省级招聘、随军家属安置、工作调动等方式新增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好医生项目引进2名副高职称人才、妇幼双百项目引进1名、随军家属安置1名,大学生村医招聘招录1名、各级疾控招聘招录2名、外市县调动1名)。县中医医院与省中医院达成托管共建协议,依托省中医院医疗优势资源,于2023年成立郑卜通名医工作室,进一步提升针灸推拿特色优势。后续,我们将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大与省内外医疗康复机构、知名高校合作力度,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参与我县医疗健康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

(三)关于推进“医疗健康+”融合发展

1.加快医疗健康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在省“支持屯昌加强发展以中医健康为主的旅游业,增强与海口发展联动”的政策指引下,屯昌县积极整合本地的中医药资源与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加快融入海口经济圈。一是推动县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按照“一年布局,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的目标计划,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拟定了各自的5年提升计划,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以三甲医院为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以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为载体,打造一所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康养中心,以县中医医院为载体推进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中心建设。其中县人民医院依托海南省人民医院托管后医疗资源下沉的优势在理疗科创新开设了便民中医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县中医院依托海南省中医院托管后医疗资源下沉的优势加强与梦幻香山景区的共建,不断推进中医养生驿站的建设。驿站位于梦幻香山旅游度假区,这里生态环境优越,“香”文化特色鲜明。驿站于今年130日正式运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中医康养服务,有专业医生坐诊,提供健康咨询、护理疗法、养生知识科普等服务;推出“酒店式”康养项目,打造中医特色疗法室,提供火龙罐、刮痧等理疗体验;推出养生膳食套餐,构建综合性养生服务模式。

2.探索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根据《屯昌县中医养生和旅游康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统筹用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措施,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用好用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康养企业投放贷款。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债券融资业务宣传,支持符合条件的康养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对人身保险机构在海南或屯昌投资康养类不动产项目,依照一事一策原则,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发放配套项目贷款。

3.推动医疗健康和房产社区结合。鼓励在新建住宅项目中融入健康理念和适老化设计,支持房企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我们已构建县、镇、村中医药全覆盖服务体系。全县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达成托管共建协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依托省人民医院医疗优势资源,县人民医院统筹中西医结合科、康复科、老年病科资源在屯昌县福利中心成立医养中心。中心环境清静优美,共48张床位,设康复治疗室、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室、评估室、煎药室等。投资40余万元配备多种康复治疗设备,在3名总院下沉专家带领下,开展中医理疗门诊、夜间门诊、住院治疗以及到美林湖候鸟工作站、竹悦山水候鸟工作站、敬老院等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和健康知识科普。县中医医院利用专项资金,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为辖区群众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逐步推动中医药服务与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挥省中医院专家“传、帮、带”作用,着力针灸推拿康复科建设,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以老年病科为依托,成立慢病康复中心,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中医养生服务水平。南吕镇中心卫生院、屯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医院,挖掘沉香等南药药用价值,开展沉香灸、南药竹罐等多样化南药特色治疗项目,有效减轻患者慢性病症,共同致力于打造“健康社区”、“长寿社区”,提升地产价值与居民健康福祉。

我们清醒认识到提案中指出的产业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是当前主要制约。培育壮大医疗健康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您的提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全力推动政策见效、项目开花、产业成势。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屯昌发展,为屯昌医疗健康产业乃至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再次对您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屯昌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626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屯昌县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9022022201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20001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9022022201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20001

琼ICP备05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