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屯昌县治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00811580-7/2022-00002 分  类:城乡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发文机关:屯昌县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2021年12月03日 文 号:屯府办函〔2021〕85号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3日 时效性:

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屯昌县治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市政事务中心、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

经十五届县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屯昌县治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屯昌县治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专项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固废法》)有关要求,加快全国人大常委会《固废法》执法检查时指出问题的整改、贯彻落实省领导加大对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监督力度,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指示要求,切实解决当前建筑垃圾源头管控不到位、非法运输、随意倾倒污染环境等问题。根据《海南省治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和“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群众反映强烈、媒体高度关注的建筑垃圾非法运输、违法倾倒等问题,以问题整改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

2.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以法律为依据,细化管控措施,完善管理要求,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整体效能。

3.坚持全程管控、闭环管理。注重源头管控,加强中端监管,提升末端处置消纳能力,压实属地政府及各环节主管部门责任,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

4.坚持堵疏结合、联动执法。加强部门联系协调,加快消纳处置场所建设,既加强教育引导,也依法从严从重处罚。

5.坚持属地原则、条块结合。压实各镇、村(居)委会属地责任,明确各环节主管部门责任,形成合力,强力推进。

(二)工作目标

全面清查全县范围内既有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点位,清理乱倒乱堆建筑垃圾,开展植树种草绿化等生态修复,全面完成既有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点整改;落实联动监管责任,有效遏制建筑垃圾违法倾倒污染环境问题,从2021年12月开始,利用2个月时间基本建立起建筑垃圾源头管控、中端监管、末端处置的闭环体系。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源头管控环节

1.全面排查并加快完成既有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点位的整改。按照属地原则,由各镇、村(居)委会负责全面排查本行政区域内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的点位,查清具体位置、类型、存量及造成的安全、环境影响。建立整改台账,委托专业人员或单位评估对环境的影响,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将非法倾倒点位的建筑垃圾清运至屯城三发建筑垃圾消纳场后,要结合乡村种草行动在非法倾倒点位的场地上开展植树种草绿化等生态修复,防止出现清了又填、裸土扬尘等问题。[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市政事务中心(负责县城区;完成时限:2021年12月5完成清查并制定整改方案,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清运复绿整改工作]

2.全面清查矿山、石材加工厂、水泥制砖厂、洗沙堆沙点的建筑垃圾处理情况。要求企业建立并提供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处理措施或去向台账,制定处理方案,签订建筑垃圾处理承诺书。(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10日前)

3.全面清查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处理情况。要求建筑业主或户主落实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理,签订建筑垃圾处理责任书。(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10日前并常态化执行)

4.推行建筑垃圾运输核准制度。运输建筑垃圾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需备齐申请书、承诺书(包括具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运输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覆盖装置、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具有相应的建筑垃圾分类运输设备等)、交警部门的意见(包括允许行驶的区域要求等)、委托消纳合同等资料,向县行政审批部门申请建筑垃圾运输核准。(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10日前前并常态化执行)

5.推行建筑垃圾处理核准。建筑垃圾消纳处置或资源化利用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需备齐申请书、承诺书(包括具有相应的摊铺、碾压、除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有排水、消防设施等)、建设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土地权属证明或租赁合同等资料,向县行政审批部门申请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单位:县市政事务中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10日前并常态化执行)

(二)中端监管环节

1.落实建筑垃圾处理备案制度。对于新开工项目,根据《固废法》要求,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报县综合执法局备案。2020年9月1日以后取得施工许可证尚未完工的项目,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督促施工单位在2021年11月底前补充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提交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备案。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应包括工程项目基本信息、参建单位、运输企业、处置企业等信息,建筑垃圾种类、数量、建筑垃圾分类、运输、污染防治及处置措施等。(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10日前并常态化执行)

2.加强施工工地建筑垃圾源头排放管理。完善建筑垃圾分类处置管理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将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处置纳入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日常检查监督,督促建设单位将建筑垃圾源头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处置等费用纳入工程概预算。新建、改建和拆除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建质〔2020〕46号)、《海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琼建环函〔2019〕416号)、《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等有关规定要求,明确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和职责分工,按照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做好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存放、分类处置,与具有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签订委托运输合同、委托消纳处置合同,进行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农村自建房屋在报建时,乡镇主管部门要对其明确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的运输要求和消纳去向,并在日常检查和房屋竣工验收时一并检查落实情况。(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10日前并常态化执行)

3.加强装修垃圾源头排放管理。以方便市民投放、维护环境整洁为导向,制订本区域内装修垃圾投放流程,明确装修垃圾不得混入生活垃圾的要求,明确分类投放方式、临时存放地点及管理要求,广泛宣传确保人人皆知。对已委托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督促业主、装修施工单位将装修垃圾分类后袋装捆扎存放到指定地点,由物业管理企业委托具有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资质的单位运输到规范的消纳场所处置或资源化利用,业主、装修施工单位也可自行委托具有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资质的单位运输到规范的消纳场所或资源化利用厂处置;对未委托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居委会履行管理主体责任,组织业主、装修施工单位按要求做好装修垃圾投放、运输及处置等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县市政事务中心、县住房保障和房产事务中心,各社区;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并常态化执行)

4.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坚决遏制非法运输倾倒建筑垃圾频发问题。制定打击违法违规运输建筑垃圾联合执法方案,进一步严格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重点检查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取得建筑垃圾运输处置核准后方可开展运营。对检查发现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所属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运输核准的,以及不具备全密闭机械或覆盖装置、随意改装超长超宽超限的车辆,应坚决禁止运输建筑垃圾。对于运输建筑垃圾车辆未加覆盖随意抛洒、超载超速、无证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从快处理。(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大队县交通运输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5.加强中转储运场和消纳处置场所的管理。按照《固废法》要求编制本地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做好与本地总体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合理设置资源化利用厂、消纳处置场与中转储运场所、临时分拣场所。各消纳处置场、中转储运场对已运输进场尚未分类的建筑垃圾应先行接收,同时责成运输进场的人员进行分类处置(或排放单位进行分类处置),产生的费用由建筑垃圾的排放单位或个人承担,若运输、排放单位或个人不配合的,消纳处置场所现场管理人员向综合行政执法房和城乡设局公安交通运输局报告,并由以上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牵头单位:县市政事务中心;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并常态化执行)

(三)末端处理环节

1.建设建筑垃圾储运场。各镇在清理非正规建筑垃圾堆放点及绿化复植后,因地制宜选址建设1-2个建筑垃圾中转储运场。(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时限:2022年1月底前)

2.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按照《固废法》要求,在县域内废矿坑中选址建设建筑垃圾处置场,配套排水、降尘、分拣设施设备,接纳全县建筑垃圾,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责任单位:县市政事务中心;配合单位: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22年1月底前)

(四)建立联合执法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1.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监管。县生态环境局会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公安局通管理大队、交通运输局加快建立建筑垃圾信息监管平台,对所有运输建筑垃圾车辆进行在线溯源跟踪监管,采取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等方式,快速发现、高效查处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实施精准打击。(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公安局大队、县交通运输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2.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发现及时、处置迅速、管理闭环”的行业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加强巡查报告,畅通群众举报途径,发挥市政、交通、住建、交警、生态环境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前锁定疑似非法工地、非法运输企业和车辆、非法处置场所,聚焦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工地、投诉举报集中区域、偷排乱倒多发易发区域、扬尘污染严重区域,开展联合执法整治行动,采取日常巡查、设卡检查、蹲守伏击、跟踪溯源等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牵头单位:县市政事务中心;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公安局大队、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10日前并常态化执行)

3.坚持“零容忍”和首接负责制。对辖区内建筑垃圾非法处置破坏环境、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坚持“零容忍”的原则,首次发现或受理的部门应第一时间告知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处理,联合各方力量进行溯源调查,对产生环节、运输环节、消纳环节开展全过程闭环调查,查清建筑垃圾来源和去向,追究涉案工地、运输企业、消纳场所等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牵头单位:县市政事务中心;配合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生态环境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15日前并常态化执行)

4.实施联合惩戒措施。加强监管,综合运用行政监管、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等手段,严格执法尺度,对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按照《固废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依法处罚。对于影响较大的案件要进行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从严、顶格处罚,采取停业整顿、叠加处罚等措施,形成震慑效应。推送建筑垃圾违法违规案件信息到相关部门,同步将行政处罚、监督检查等信息录入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违法企业公示曝光,让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市政事务中心、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并常态化坚持)

三、时间安排

2021年12月开始,利用2个月左右时间,分全面摸排、整改落实、督促提升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全面摸排。由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动员部署,对本方案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明确好牵头部门和相关配合部门,切实查清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点位,查清现有建筑垃圾排放单位类型、数量,查清现有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及车辆数量、状况、申请建筑垃圾运输处置核准情况,查清消纳处置场所位置、容量等,分析原因,并于2021年12月10日前建立好底数台账。

(二)制订方案、整改落实。各牵头或责任单位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抓好既有乱倒乱堆建筑垃圾清理和复绿工作。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处置行为,涉嫌刑事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三)自查提升,迎检验收。2022年1月底前,各单位上报专项行动总结。2022年2月,迎接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督导组检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和经费保障。成立整治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沟通机制,互通消息、加强协同,每月召开不少于2次工作调度会议,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和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形势研判和分析总结,部署工作等。争取加大财政经费投入,保障既有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点位清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等费用。

(二)加强教育引导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媒体监督作用,广泛宣传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的重要性,及时曝光违法倾倒、运输、处置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的典型案例。对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运输企业、消纳处置场所经营单位加强宣传告知,倡导通过上门告知,使企业知晓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性、严重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同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引导市民通过12345市民热线等监督举报平台对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营造共同抵制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统筹指导和检查督查。县整治专班对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加强统筹、定期调度、实地检查、阶段性通报各单位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各部门要以敢啃“硬骨头”、不怕“碰钉子”的精神,认真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对日常监管、治理动态、典型案例等进行通报,好的表扬,差的批评,把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成效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对失职渎职、不作为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屯昌县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9022022201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20001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海南省屯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公网安备 469022022201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20001

琼ICP备05000041号